摘要:遗产最新消息2017涉及关于遗产继承、管理、分配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和规定。这些消息可能包括法律政策的更新、遗产税的调整、遗产继承权的争议解决以及遗产保护的新措施等。由于具体细节未给出,无法提供更为详尽的信息,但遗产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变动对遗产的合法继承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关注官方渠道或专业法律机构发布的最新消息,以获取最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本文目录导读:
2017年,遗产领域发生了诸多重要事件和变化,涵盖了从遗产税的讨论到世界遗产的扩展,再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这些遗产最新消息的详细回顾和分析。
遗产税传闻与辟谣
2017年,关于遗产税即将开征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一篇题为《遗产税将于2017年正式开征》的帖子在一些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迅速传播,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这一消息很快就被官方辟谣。
深圳市财政委和深圳市地税局联合通过网站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对“深圳遗产税2017新情况”进行了辟谣,他们明确表示,“2017年开征遗产税,深圳公布预开征政策?”是虚假消息,根据新立法法第八条的规定,税种的设立、税收征收管理和税率确定等税收基本制度必须制定法律,即开征遗产税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立法方可执行,而根据2015年6月公布的立法规划,遗产税尚未在其列,因此遗产税在近两年内不会开征。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案通常实行三审制,即一个法律案一般应当经过三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才能交付表决,一部法律的起草到生效通常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这些官方信息表明,遗产税在2017年并未正式出台,公众不必过于紧张,应清楚目前的政策形式,避免被一些投机取巧甚至违法犯罪分子设下圈套。
遗产税的征收对于社会成员的财富分配、增加社会公益事业和地方政府的财力有一定的意义,但其开征需要慎重考虑,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吸引了大量公众的关注,自2006年起,国务院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文化遗产日”,2016年,国务院将“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7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为“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生动实践”,口号包括“保护非遗——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振兴”“保护传承非遗,展现生活智慧”“活力社区,活态非遗”“振兴中国传统工艺”,全国共有1700余项活动亮相,包括成都非遗节等。
成都非遗节以“世界风、中国节、中国戏、中国艺”为主线,举办了国际非遗系列大展、国际会议和国际论坛、非遗竞技、中国传统表演艺术进社区等一系列活动,各省(区、市)和各相关单位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活动,并设立了自己的主场活动,上海在大世界举办了“百年薪传承——非遗嘉年华”活动,河北联合北京、天津在廊坊举办了“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中国昆曲古琴研究会举办了“良辰美景——古琴昆曲演出季”,国家图书馆举办了“非遗讲座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融古铸今——2017中国国际当代金属艺术精品展”。
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促进了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了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017年世界遗产大会
2017年7月2日至12日,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办,大会共审议通过了21处新的世界遗产地,其中包括中国的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
与会代表对如何保护世界遗产、团结所有力量保护历史文物以及关心社会可持续发展等议题进行了讨论,大会审核、批准新申报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并对已列入名录的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截至2017年7月12日,世界遗产地总数达1073处,包括814处文化遗产、224处自然遗产以及35处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遍布世界167个国家,中国拥有世界遗产地52处。
中国的两处新增世界遗产地——可可西里和鼓浪屿,分别代表了中国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可可西里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鼓浪屿则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国际社区特色,赢得了世界的认可。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状况
2017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状况继续保持总体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写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2017年度总报告》,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的节选:
1、遗产要素单体变化:2017年,共有52处遗产地、26项遗产的遗产要素单体发生变化,占遗产地总数的48.6%,这些变化主要源于实施本体保护工程或日常维护工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